信息公开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市“十四五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02 17:21:16   索引号:00   文号:曲政办发〔 2022 〕87 号   来源: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的根本要求。

 十四五  时期是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面构建特色鲜明 、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 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

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编制本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 十四五  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是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

 十三五  时期  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    扣高质量发展要求 ,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  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 绿色化制造体系 。全市制造业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  优化 、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 一步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由 2015    1630.3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2959.4 亿元 ,年均增长 12.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成为滇中城市群重要  增长极 ,进入全国地级市 100 强的行列   十四五  时期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取得成效

1.规模总量持续增长  十三五 ”期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由 2015 年的 1512.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2017.8 亿元  增长 33.3%  工业增加值从 2015 年的 509.7 亿元增长到 2020    822.8 亿元,增长 6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9% 高于全省 2. 1 个百分点;202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668 户, 其中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46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   66.7%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65% ,居全省第二位。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十三五 ”期间 ,全市强力推进工业

 

 

 

转型升级 ,传统钢铁、焦化等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转型发展取 得新成效  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延链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大力 培育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液态金属 、精细化工 、军民融合现代装备 制造业及生物资源加工四大工业产业  相继出台工业四大产业发 展实施意见和 五年行动计划 ”等方案措施  工业四大重点产业 2020 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25% “十三五 ”期间  一烟两煤  占比逐年下降   十二五 ”末下降 6 个百分点; 非烟工业比重持续上升,2020 年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占比提 升至 73.8% 绿色硅光伏 、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实现“零的

突破 ”,工业结构更趋优化。

3. 园区发展质效双升  十三五 ”期间 ,全市积极开展园区  优化提升工作 ,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新增富源工  业园区(有色金属铝加工制造)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麒麟工业园区(   业循环经济)被认定为第 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计建成 2 个国家级和 2 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市工  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由 2015 年的 1424.7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2117.2 亿元,年均增长 8.2%;园区工业总产值由 2015 年的 1390.1  亿元增长到 2020  1934.2 亿元 ,年均增长 6.8%;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由 2015 年的 405.3 亿元增长到 2020  499.9 亿元  年均

增长 4.28%

 

 

 

4.重大项目推进有力  十三五 ”期间 ,全市加快推动新旧 动能转换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招商专班精准招商  积极承  东产西移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引进 实施了一批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材料 、绿色铝精深加工、高 端食品等领域的重大项目 “十三五 ”期间  累计建设 10 亿元以 上项目 61   5- 10 亿元项目 68   1-5 亿元项 310   全市 工业累计完成投资 1676 亿元  年均增长 15%  其中制造业累计

投资 1025 亿元 ,年均增长 22%

5.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 ”期间 ,全市企业技术中心 数量从 2015  70 家增加到 2020  108   其中省级企业技术 中心从 18 家增加到 29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2 家增加到 79    累计建成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 家、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  1 个、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  3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3 个、省 级工程研究中心 3 个、云南省民营 小巨人 ”企业 6  ,认定高 新技术企业 82  。液态金属技术全国领先  产业化发展取得重

大突破。

6.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十三五 ”期间,全市积极推动传统制 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新增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 3  、省级绿色工  4  、认定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13   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

工厂 3  、省级 4   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 25  。推行资源综

 

 

 

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认定省级节水型工业企业 2  、省级节水型 标杆企业 2   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117  。大力推进节能 降耗  全市累计淘汰工业领域落后产能 359.8 万吨  化解过剩产  624.5 万吨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20.3%  超额完成 全省能耗“双控  目标  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向资源节约型 、环

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7. 两化  融合深入推进  十三五 ”期间  深入推进制造   两化  融合发展  烟厂、博浩生物等 一批企业开展了两  化融合及贯标试点示范工程  烟厂的 MES 管理系统 3D   视化数据透明和智能诊断系统 ,构建了现代化的智慧工厂  走在  全国同行业前列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信  业务总量年均增速在 30%以上 2020 年底实现全市光纤宽带及  4G 通信网络对所有行政村以上区域的全覆盖 4G 无线通信网络  覆盖境内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光纤网络出口带宽扩容至 2400Gb 全市行政村及中心城镇网络带宽接入能力提速至 50Mb 100Mb 累计建成通讯铁塔 10190 余座、4G 基站 20370  5G 实验体验

基站 21 套。

 )存在问题

 十三五  时期  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对 标国际国内先进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 一是

产业大产值小,“十三五 ”期间全市已形成硅光伏、新能源电池、

 

 

 

绿色铝、煤化工等 8 个主导产业 ,但多数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  链中低端环节 ,产业大产值小  增加值率低 ,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是产能大半径小 “十三五 ”期间全市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及项  目建设统筹不够  园区产业同质化问题较为突  县(市) 区之  间、园区之间产业相互竞争,小范围内密集布局同行业前端产业, 互补性差 ,缺乏有效协同  三是规模大效益小, 工业用地集约程  度不高  闲置 ”土地盘活力度不够  园区建成区面积大  亩均  投资强度小  收益低  四是需求大投入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高端制造创新研发需求大 ,但 十三五 ”期间企业创新研发投入

不足 ,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较少 ,科技力量支撑不足。

另外  由于国内要素供给约束日益趋紧  制造业企业营收在 生产和销售两方面受疫情影响明显 ,供应链运转不畅  受到疫情 冲击和管控措施影响  国内居民消费能力下降  内外需双重压力

对企业影响较大。

)面临形势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 一个五  也是实现高 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动能转换加速期、争先进位赶超

期、 区域地位提升期。

 

 

 

   一路 ”倡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 、西部大开发 “双碳  等战略和政策交汇叠加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从沿海  地区开放为主向沿海沿边内陆协同开放 、整体开放转变  我国产  业链供应链从以国际市场为主向以国内市场为主、 国际国内市场  协同转变  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云南作为我国  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辐射中  已从  开放的“末梢 ”转变为开放的前沿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  成为打造部分领域先进制造节点、加工贸易梯度  转移重点承接地、要素循环重要节点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  枢纽和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云南省副中心城市  必将成为  内地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  为统筹

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精神  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  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为目标  以加快推进产业

 

 

 

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为核心  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转型为方向  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发展并重 ,全力构建 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引领、六大百亿级优 势产业支撑 N 个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3+6+N ”现代制造业 产业体系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推动先进制 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

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 突出规划引领 ,充分结合现有空间  围绕产  业、产品、产值三产同步提升  “定位准、方向明、远景实  为目标科学规划 ,提高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引领区  域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共享共赢  加快形

成全市制造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 以贯之抓落实的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着力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提高企业自主性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 建立研发中心和科研平台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推进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品迭代

更新  从原料型产业迈向终端型产业。

坚持生态优先 树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 发展理念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决遏

 两高 ”项目盲目发展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构建绿

 

 

 

色制造体系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全面推动制造业绿

色化转型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 着力构建空间融合发展体系、产业融合发展 体系 、产城融合发展体系  实现园区相互配套 、互补发展 ,推动 城市与园区 、制造业与三产相互融合发展 ,优化生产生活空间, 以制造业发展支撑城市发展 ,打造产业相融共生、产城相依的发

展格局。

坚持数字赋能 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 ,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 化、 网络化 、智能化应用  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智慧园区 为主攻方向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深度融   数字赋能推动制造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改造 ,提升

智能化水平。

 )发展目标

——“ 十四五 ”发展目标   2025   全市制造业呈现集 群发展态势 ,企业竞争能力提高  绿色制造能力及水平提升   迭代升级的产业体系把市打造成为云南省先进制造基地 。读

不通。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5  ,全市制造业产值突破 7000  亿元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32%;培育规模以上制造企业达 530 户以上,其中超

百亿元企业达 5 户以上 、十亿元企业 80 户以上 、亿元企业 350

 

 

 

户以上  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25% 累计培育国家级和 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40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重达 56%以上。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5  ,全市制造业结构更加合理,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 、优势产业取得突破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绿色硅光伏 、新能源电池、绿色铝  精深加工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走在全省前列 ,培育省级及以  上先进制造业集群 4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80%以上  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50%以上。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25   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 重要进展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能力不断提 ,产业基础高 级化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 ,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   新兴产业保持行业领先  制造业基本进入中高端行列  规模 以上制造业企业 R&D 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1.5%以上,累 计建成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4 家以上、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

中心 40 家以上。

品牌效应持续提升   2025   围绕产业抓产品  围绕产 品抓品牌  强化地理标识应用 ,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 ,提升原材 料核心竞争力 ,推进产品终端化  品牌化 。打造绿色硅光伏 、新

能源电池等 4 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品牌,10 个知名企业

 

 

 

品牌 20 个产品品牌 。基本建成全省 三张牌 ”先行区、重塑支 柱产业新优势先行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先行区、绿色制造先行

 四个先行区 ”。

绿色发展持续提高   2025   全市制造业绿色制造体系  更加完善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显著提升  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为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8 户以上、 省级绿色工厂 15 户以上 、省级绿色园区 3 个以上  工业固体废

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80%以上。

数字赋能持续强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显著加快 ,数字 化、 网络化、智能化广泛应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显著增 强,5G 应用逐步深化。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全市累计建  5G 基站 13000 个,实现县级以上城区 5G  网络全覆盖,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进入全省领先行列 。建成智慧园区 3   两化融合水

平指数达到 56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 60%

 十四五 ”预期产值目标表

 

 

3+6+N

 

细分产业

2024 

预期产值目标

(亿元)

 十四五 ”末

预期产值目标

(亿元)

 

 

三个

千亿

绿色硅光伏

 

1600

 

1800

新能源电池

 

1200

 

1500

绿色铝精深加工

 

1000

 

1150

 

 

 

 

 

 

 

 

 

六个

百亿

有机硅新材料

 

150

 

180

高端精细化工

 

630

 

650

稀贵和液态金属

 

100

 

110

高端钢材深加工

 

700

 

720

先进装备制造

 

100

 

110

现代烟草

 

300

 

310

 

 

N 

特色

绿色食品加工

 

260

 

270

铅锌冶炼及深加工

 

320

 

350

绿色建材产业

 

160

 

200

合计

 

6520

 

7350

——2035 年远景目标   2035   制造业综合实力实现历 史性跨越  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现代产业体系全 面建成 ,培育出一批具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建成 一批  绿色能源+产业  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先进制造产业

集群, 市制造业全面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布局

紧扣 滇中崛起  区域发展战略  主动服务和全面融入滇中 城市经济圈 ,按照 一核引领 、三区协同 两翼驱动  的产业园 区空间规划  立足区位条件 、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以经开 区为核心、强化产业龙头引领  以高新区“麒沾马 ”三区协

同、强化产业创新崛起  以富源 、宣威 、会泽为北翼发展群和陆

 

 

 

良、师宗 、罗平为南翼发展群  强化两翼驱动支撑 ,优化产业发 展布局  加强区域产业协同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构建产业特色 突出  区域协调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世界

一流 绿色能源牌 ”先进制造基地。

 )一核引领

充分发挥经开区对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 作用 ,发挥好产业发展主战场 、招商引资主平台、对外开放主窗 口的 火车头 ”作用  以培育发展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 集群为核心  以产业集群化、产城 一体化为导向  以新兴产业集 群崛起为关键  重点发展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兴产业, 着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 、资金链深度融  努力提升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打造制造业高质量 发展引领区  带动全市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真正把经 开区打造成为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科技 创新和开放发展示范区 。到 2025   力争经开区制造业工

业总产值突破 2000 亿元。

 )三区协同

“麒沾马 ”协同发展创新区:以新创建的高新区为载体, 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市场导向 、利益共享  总体思路  推动“麒沾马 ”三区同城化发展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

好创新生态为抓手  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为关键 ,麒麟区重点发

 

 

 

展硅光伏产业、钢焦一体化、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 ,打造产业转 型发展示范区、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 沾益区重点发展有机硅 新材料、新型煤化工 、绿色铝精深加工 、新能源电池 、劳动密集 型制造等产业 ,打造先进制造基地  马龙区重点推动钢铁、 玻璃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医疗器械及应急产业集群 ,做强 做大智能化高端化五金产业  大力发展硅光伏及新能源配套产  ,打造物流加工贸易 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推动区域内产业布局 优化  良性互补 、协同发展 。到 2025   力争实现制造业工业

总产值 2000 亿元以上。

)两翼驱动

北翼发展群:充分发挥富源县 滇东门户城市 ”的地理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的发展优势  重点发展绿色铝精深加  工、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 ,建设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   宣威市建设 副中心城市 ”为契机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点发展绿色能源、新型化工、高端钢材 、有色金属、高端食品、  稀贵和液态金属等产业 ,打造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 、优质火腿及  肉制品加工基地  以会泽县 北大门 ”为前沿主动融入成渝双城  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  重点发展推动卷烟 、铅锌冶炼等支柱  产业提质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生物资源加工、 电子元器件 、服装生产等产业  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

2025   力争实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1500 亿元。

 

 

 

南翼发展群: 充分发挥陆良县现代农业产业支撑引领作用,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绿色建材及装备制造产业 ,打造高端食 品加工基地  以师宗县为前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西部陆海 新通道、 中国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重点发展不锈钢 、高端 绿色建材、绿色铝精深加工等产业  打造不锈钢城 ;发挥罗平县 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 属产业  打造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到 2025   力争实现制造业

工业总产值 1500 亿元。